明年财政、货币政策如何发力? 财政部央行权威解读释放积极信号******
本报记者 包兴安
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,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,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。
对此,财政部、央行进行了权威解读,认为明年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,合理安排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,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;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,“总量要够,结构要准”。
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。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,优化组合赤字、专项债、贴息等工具,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。
12月17日,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“2022-2023中国经济年会”上,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“加力”主要体现在“统筹财政收入、财政赤字、专项债券、调度资金等,保持适度支出强度,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,持续推动财力下沉”“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,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,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,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”等方面。
许宏才表示,“提效”主要体现在“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,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”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,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”等方面。
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明年财税支持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和力度,确保国民经济整体好转;同时,财政政策更需要精准发力、提质增效。
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财政支出强度比去年大幅提高,赤字率按2.8%左右安排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的安排规模是26.7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2万亿元以上;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近9.8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了近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8%,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幅。
“明年宏观政策将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,尤其在上半年会有明显体现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新增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。明年将从支持基建投资提速逐步转向促消费。
许宏才表示,明年的财政政策要兼顾当前和长远,筑牢风险防控制度的机制,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强化财经激励约束和财会监督,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
明年货币政策力度不减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。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。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上述“2022—2023中国经济年会”上表示,对货币政策的要求,可以概括为“总量要够,结构要准”。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。需要的话,还要进一步加力,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仍然比较充足,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有空间,流动性管理的手段和经验都比较丰富。
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货币政策将重点在“精准”和“有力”两个方面下功夫,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董希淼认为,“精准”,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“输血”,实施精准滴灌,优化信贷结构。如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科创金融、绿色金融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;落实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》,加大对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。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,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基调。“精准”主要体现在“加大对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”等领域的支持,对应的是结构性工具以及PSL等。
董希淼表示,“有力”,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,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、扩内需的明确信号。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,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,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。
温彬也认为,央行将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,“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”,并适度提升杠杆率。明年美联储将加息见顶,中美无风险利差将会收窄,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,物价总体温和,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将大为减弱。
“在经济增速较大幅度反弹背景下,明年货币政策将引导市场利率持续处于政策利率下方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以配合财政发力,稳定市场预期。”王青预计,明年信贷仍将保持较高投放规模,投放的重点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,即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。
董希淼建议,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,实现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、综合施策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激发有效融资需求,共同面对多重挑战。
台湾青年南京“舞”动花样年华******
中新网南京1月12日电 题:台湾青年南京“舞”动花样年华
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
华灯初上,南京市中心一家名为Dance Island的练舞房里响起轻快的乐声。新春将至,陈翰霖特意换上喜庆的红毛衣,向学员演示了一连串活力十足的街舞动作。
陈翰霖的父亲是台湾人,母亲是湖南长沙人。上幼儿园时,陈翰霖跟随母亲到大陆生活。后来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。
因为高中时代迷上了跳街舞,陈翰霖上大学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加入街舞社团。他在社团里担任队长,结识了许多爱好街舞的两岸朋友。“缘分使然,后来和其中的3位台湾小伙伴结成了创业合伙人。”
陈翰霖生活照。 陈翰霖供图大学期间,陈翰霖进入了大陆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实习,并作为产品经理得以留用,负责规划产品功能,促进数字商品的线上活跃度。
“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时,印象最深的是我参与设计的春节红包活动。当时有上亿人次参加活动,让我感受到大陆市场之大,更坚定了留在这里发展的决心。”陈翰霖说。
在陈翰霖心中,始终没放下自己最爱的街舞。“有一次大家聚餐重聊旧事,说起我们当年在学校时曾想过一起开舞房。于是一拍即合,说干就干。”坚持最久的爱好,变成了陈翰霖的新职业。4个台湾年轻人,开始在南京携手追梦。
首次创业,千头万绪。从办理手续,到跑腿选址,再到装修刷漆,4个年轻人亲力亲为、优势互补。陈翰霖说:“我运用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时积累的经验,把线上线下各类买赠、抽奖等花样玩法带到创业运维中,效果还不错。”
经过精心打理,目前舞房已有了19位老师,负责教授街舞、爵士舞、现代舞等课程。累计学员超过500名,且规模仍在扩大。
陈翰霖告诉中新网记者,他目前在读大陆院校的非在职心理学硕士,计划再开一间心理咨询室。“舞蹈、心理咨询双管齐下,帮助年轻人疏解身心压力,同时实现自身价值。”
在陈翰霖看来,大陆蕴含很多机会与可能,花样年华中更要抓住机遇、施展才华、追逐梦想、绽放自我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